“老带新”“传帮带”,这场“好戏”演绎传承之美

2023-11-15 来源:蜀山区宣传部 浏览次数:5004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由蜀山区委宣传部、蜀山区文旅局、蜀山区文联联合主办,蜀山区戏剧家协会、蜀山区文化馆承办的戏剧“传帮带”培训展演活动在蜀山区文化馆举行。来自蜀山区戏剧家协会、各镇街戏曲艺术团的演员们同台演出,联袂展现了京剧、越剧、黄梅戏、庐剧等多个代表性剧种的独特神韵,也展示了蜀山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戏曲艺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传艺育新,师徒同台唱经典

(戏曲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过足戏瘾)

伴着悠扬婉转的黄梅戏唱腔,一群小演员手拿折扇,缓缓走上舞台。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戏曲的意蕴演绎得淋漓尽致,传递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今年7岁的朱元稀是整场演出中年纪最小的演员,学习黄梅戏已经一年有余,“我自己非常喜爱戏曲,所以说服孩子去学习黄梅戏,没想到孩子也很有兴趣,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学,让孩子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越来越有自信了。”朱元稀的母亲向记者说道。

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女驸马》、越剧《追鱼》等经典唱段,还有京剧串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展示了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一场场剧目或宛转悠扬,或高亢慷慨,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竞相呈现、相映生辉,让戏迷观众直呼过足戏瘾。“此次戏曲演出的表演者不仅有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也有经验尚浅、初学乍练的戏曲新人,他们用‘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与技艺。”蜀山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

“眼神要出来”“身板要直”“对,好!再来一遍”……记者在后台看到,黄梅戏青年演员胡菲菲正手把手为小演员们指导手型和步法。胡菲菲6岁便开始学习黄梅戏,常年参与“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传统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性演出活动,带出了数百名学员。“今天能和学生们同台献技,我感到非常高兴,看到他们真心喜欢戏曲,我也越教越有劲。”胡菲菲向记者表示,除了“经典传承”,她也会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创作“时代新声”,让传统戏曲与生活同步、与时代接轨,让人看见传承创新中的戏曲魅力。

戏曲搭台,文旅唱戏

(师徒同台献技演绎传承之美)

戏曲需要知音,群众需要文化。近年来,蜀山区培育一批优秀戏曲剧目,开展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并与群众自排、自导、自演节目,同台展示,极大提高群众观看演出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文化惠民新路。“我从小是看庐剧长大的,年轻时学过两年庐剧,隔了三十年后又拾起这份爱好,跟着老师重新学习了五六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庐剧、传承庐剧。”年近六旬的骆克美是稻香村街道稻阳庐剧艺术团成员,忙碌的演出和排练让她的晚年生活别样多彩。

(戏迷观众沉浸式观看戏曲演出)

据统计,今年以来,蜀山区共开展了31场“送戏进万村”专场演出,观众逾5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广搭舞台,让戏曲演员‘有戏唱’,让更多人关注戏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蜀山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

来源 | 张娜 詹伟伟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郑子燕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蜀山区宣传部,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