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看发展 蜀山加油干|给大地“做B超”,用声波绘制城市地下“地图”

2023-10-30 来源:蜀山区宣传部 浏览次数:4524

城市地面有“路网”,地下空间也有吗?大地中杂乱无章的声音,能绘制出地下“地图”?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有这样一家企业,其研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地球物理解释方法及人工智能算法,能给大地“做B超”,让地下空间面貌变得清晰。

希望打造城市“地下地图”

10月19日,走进智地感知设备室,科研人员们正在对高精度分布式光纤振动设备进行测试。智地感知总经理张强博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研发了高精度分布式光纤振动/声波传感设备(DAS)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设备(DTS),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智地感知监测设备)

比之传统传感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距离长、测点密度高,一次光纤布设即可实现连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且传感光纤敷设于灾害危险区域后无需进行维护,能保障人身安全。

“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应用于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障、地震监测、海洋探测、地热管道漏水检测以及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把光纤变成感知大地的‘神经’来感知震动。”张强表示。

智地感知还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地下空间探测领域,已经发展了领先的地球物理解释方法—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可以将大地中杂乱无章的噪声记录变为可用信号,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无源成像。

张强介绍,城市中本身就存在着大量背景噪声,也同样密布大量的通讯光缆,团队通过利用既有的城市通讯光缆,收集城市地下背景噪音,并结合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就像是给大地“做B超”,最终可实现对城市地下结构的三维精细刻画—打造出城市地下“地图”。

科大赋权让成果转化更顺畅

智地感知创始人团队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2020年起,张强和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分布式光纤传感设备”研发。“研发成功后,是将设备放在学校束之高阁,还是推向市场服务社会?”经过探讨,团队认为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而中国科大赋权试点改革直接促成了智地感知的“破壳生长”。从筹备到新公司成立,只用了三个月。

原来,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中科大成为试点之一。2021年3月,中科大启动赋权改革,将传统的“先转化、再奖励”模式,改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计划在试点期内推动不少于30项科技成果的“先赋权后转化”,激发科研人员从事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2年6月,张强博士和团队将其研发成果作价入股设立智地感知。该公司也是首批赋权改革试点企业。张强表示,这次改革,为提升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重要作用,有力调动了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2022年,刚成立的智地感知,就接到订单400多万元。

科研成果亮相世界舞台

良禽择木而栖。2023年,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投入使用。张强和团队也入驻这里。

(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这里是科创人员的‘家’!蜀山区的科创服务团队、硅谷大厦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这里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浓厚科创氛围,给予我们团队很多帮助和激励。”张强表示,“更重要的是,依托平台的创新资源与政策效应,我们一方面在原有光纤传感技术上进行纵向研发深耕,另一方面在光纤传感领域下游进行横向应用拓展,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喜人的是,技术突破得到市场积极反响,今年智地感知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

融资方面,智地感知目前获合肥市种子基金投资。张强透露,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在千万级,用于团队招募、平台产品推广及后续研发。

前不久,在蜀山区的组织下,智地感知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亮相,展出了分布式光纤振动/声波监测仪ZD-DAS。

“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搭乘世界制造业大会快车,亮相世界舞台。”张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聚力科研攻关,拓展自主研发产品应用场景,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来源 | 仰永达 孙雨静/文  葛庆钊/图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郑子燕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蜀山区宣传部,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