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特辑|吕复莉:教学相长 是照亮新人前行的“星火”

2021-05-10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6655

践行医者初心,淬炼青春底色!在五月的鲜花盛开的时节和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来认识一群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她们用一双双隐形的翅膀呵护着每一位患者,每天上演着平凡而动人的救死扶伤故事。 

她叫吕复莉,安医大一附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誓言,用关爱回馈病人的信任,像“星火”一样燃烧自己,全心全意奉献护理事业。

“护士长,实在太谢谢您啦,太谢谢你们大家!要是没有你们,我家诺诺哪里能笑能走呀!”说着,小诺诺的妈妈弯腰郑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吕复莉手中。这样的故事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平平淡淡,反复上演。因为,在这里,每一个幼小受伤的生命都得到吕复莉及科室团队的精心呵护,尽力修复飞向未来的翅膀。

时光回到2020初,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原本健康可爱的诺诺,被感冒击中了,随即高热、抽搐昏迷,入住外院PICU,“病毒性脑炎、代谢性脑病”,一个个陌生而残酷的名词打击着全家人的心,一份一份的病危通知书,让全家人像坐上了过上车。但意识不清、插着胃管,一动不动的诺诺撤了呼吸机被提议回家,带着“坏死性脑病”的诊断。全家人不死心,找到了安医大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找到了护士长她们,开始了她的“神奇”的康复之旅。

面对这么重的患儿,如何尽快开展早期康复,预防并发症?如何开展重症康复,促使患儿意识清醒?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吕复莉立即组织医、护、治疗师多学科团队协作,成立重症康复护理小组,护士们加班加点,按照重症患儿康复路径为患儿制定康复计划。为了帮助患儿早日拔除胃管,患儿的试吞咽饮水计划从0.5毫升开始、一毫升、两毫升、三毫升,慢慢尝试,她亲自指导家长。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精心的康复护理,小一诺可以自己吃饭了,虽然只能吃流质;可以走路了,虽然姿势很不好看;可以喊爸爸妈妈了,虽然还不是特别清晰。

看到这样一个重症孩子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时期得到了及时康复治疗慢慢好转了,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在此时,已经连续很多天没有休息的她,累倒在临床一线岗位上。此时,她从一名医护人员变成了一名患者。

爱是无怨无悔

在生重病期间,她没有伤悲,在领导与同事的关心下,顺利经历了手术和克服了多次危重病情变化。刚输完液,参加首批全国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启动,刚做完治疗,就去安排全国各地授课专家们的吃住行,去检查学员学习的情况。在她的眼里,中国儿童康复护理的首次专科培训,新理念和高质量是关键,是让诺诺那样的孩子重获希望的源泉。

爱就无怨无悔,她多年努力耕耘,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室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首批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第一次承办儿童康复基地,太多需要准备的事情。基地申报、基地评审 、理论培训、师资培训、实践考核.....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她虽躺在病床上,依然心系病房护理安全,依然放心不下康复护理培训基地的各项准备工作。骨髓抑制后的乏力,肝功能损伤手脚麻木,甚至手脚失去知觉,可是在工作面前,这些症状神奇的“消失”啦。她说:“带着手套,能提高麻木的手指功能,能有效提高书写的准确率”。先生劝她,女儿恐吓她,各种手段用尽,她就是点头称是,态度坚决的承认错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却从不悔改。因此,她知道,她的生命已经融在这些孩子身上,融在她喜欢的康复护理事业上。如果离开孩子们,离开自己钟爱的事业,离开自己的理想,她觉得活与不活其实没有多大差别。

在医院、护理部、科室的支持下,在爱人和女儿的鼓励下,她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及“儿童康复护理临床带教师资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受到中国康复医学会和参培人员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为我国儿童康复护理发展点燃了燎原之火。此一刻,她心满意足,因为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明天,很多诺诺那样的孩子会重新获得闪着光,带着亮的笑脸。

知行合一,她的说和做

在科室医护人员眼里,她是一位“严师慈长”,既有老师的威严,又有长辈的关爱;她是一个“学习达人”,无论是院内学习,还是院外培训、同行竞技,从不错失任何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她是一个“工作狂人”,从1983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37年来,总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新手,不断学习、专心、珍惜、让护理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没有一次迟到,没有一次放弃。她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在护士站前;她忙忙碌碌的步伐,总是在医院最后一趟班车上。没有高尚的誓言,没有华丽的表演,她在护理的舞台上,时而是一个工人,时而是一个小丑,时而是一个歌唱家。护理需要什么,能改善病人,提高康复质量她就做什么。她将自己的论文,更多的写作护理工作的37年的点点滴滴,写来了无数个痊愈孩子的笑脸上。

从“吕姐姐”,到“吕阿姨”,再到“吕妈妈”,升级到“吕奶奶”,孩子们的称呼在变,她对孩子的爱从来不变。尤其是那些残疾儿童,更是她心底的忧伤。为了改善这些残疾儿童的预后,她利用科室的资源,每年完成3万多人次的康复任务。心念社区,她带领团队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协作,形成多元联动模式,每年有20多场社区及家庭救助、扶贫、心理支持等活动。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个人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赴残联机构、社会福利院、自闭症特殊学校、大别山革命老区向康复患儿家庭及康复专业人员送知识,宣传呼吁社会力量关心特殊儿童群体。

教学相长照亮新人前行的“星火”

她注重科研教学及创新。主持参与科研课题6项,主持新技术项目4项,共享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科研论文10篇;参与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2部;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及配套教材各一部。她带领团队开展引导式教育及GAME疗法,促进高危儿早期干预、医护技共同完成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参与国家唯一认证儿童脑瘫临床干细胞试验研究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以引导式教育为特色的“全人理念”优质护理,积极开展ICF-CY为核心的全人康复护理。

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吸引和影响着科室护理团队。她带领科室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儿童康复个案护理”优秀案例一等奖及二等奖、全国科普微视频比赛三等奖、中华科普大赛优秀奖、安徽省案例比赛一等奖、安徽省科普大赛二等奖、常年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连续多年在院内获奖、在医院多次获得优秀护理单元等。

她知道,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和刚入职一样,入职的誓言一直在耳边,从不忘记,也从不敢忘!她的心底,有一个梦想,希望那些折翼的天使,重获新生。为了梦想,她在不停的追逐,永不停息....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