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4246
从古至今,古城庐州街巷众多,纵横交错。这些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巷,镌刻着合肥的历史,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也闪耀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街巷是城市的基本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随着时间的沉淀,原本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地方,已经潜移默化地发展成了一种“街巷文化”。
十字街、样巴街、聚星街、岗湾老街、操兵巷、四古巷、戴安桥巷、蚂蚁塘……一条条老街、一个个小巷,承载着合肥的记忆,是庐州最有“乡情”的字眼。每一条老街、每一个小巷的名称都成为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让人过目不忘。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老街小巷在旧时繁华散尽远去时,依然在时光回眸中,成为这个城市可拾掇记忆的吉光片羽,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功能,继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老街故事 串起城市厚重的编年史
一条老街,就是一座城市的编年史;一处古建筑,就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合肥有很多充满了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老街,每一个角落都给这座城市和当地的人们留下了美丽动人的故事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合肥,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人巷,难过车轿。二郎庙,无人把香烧。三孝口,三子尽孝。四牌楼,范家修造。五星寺、六谷祠,遗址难找。七桂塘,丹桂香飘。八蜡祠,凤凰拜朝。九狮桥,正对三国古庙。十字街,十分热闹。”其中的十字街,就位于宿州路与淮河路步行街交叉口处,是老合肥城的市中心,至今也是合肥的繁华之地。
查找有关资料就可以知道,十字街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金斗河在那里自西向东奔流不息,古老的金斗城的北面城墙就在其附近,到了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淮南西路元帅郭振采纳部下的建议,把金斗城北面扩建到今天的环城北路一线,史称斗梁城。《舆地纪胜》记载:斗梁城“横截旧城之半”,将旧城南半部划出,北半部开拓,比金斗城扩大数倍,此后500余年,十字街都是合肥城的中心地带。
过去十字街沿街商铺林立,全国各地商人云集于此,各自经营不同的买卖。十字街边多以棉布、百货店居多。解放前在街东曾有一座两层小楼,坐东朝西,面向后大街,便是被称为当时合肥“百货大王”的百货商店“艾宏兴”所在地。作为民族资本之一,一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前,“艾宏兴”都是合肥城里百货业的翘楚。如今,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宿州路段的淮河路形成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古老的十字街成为今淮河路商业步行街的西入口。每当节假日,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十字街再度成为合肥繁华商业街道的地标。
小巷风情 吟唱城市优雅的诗与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戴望舒《雨巷》中的场景曾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有人说,小巷是城市最优雅的标记,而合肥的老城区并不缺这样的标记。
合肥被称为“三国故里”,那么与三国有关的地点就不会少,在老城区漫步,可能不经意间,你就会踏入一条历经千年的小巷。位于阜阳路和宿州路之间东西长约200米的操兵巷就是这样一个去处。
关于操兵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曹操驻军合肥,军士们练兵的地方;还有一说,昔日在操兵巷演练的并不是曹操的军队,而是南宋时期淮西帅郭振的部下,当时在今天的操兵巷一带到处都是习武的场地,久而久之,无名小巷变为“操兵巷”。据专家推测,三国时代的操兵巷周围还是一片水塘,而且地处郊外。不过南宋时的淮西帅郭振的确在此演练过兵马。彼时,郭振为加强合肥城的防卫力量,抵抗金兵的南犯,把合肥城向北扩展,将今天的逍遥津至阜南路一线统统扩进了城内。操兵巷周围也形成了四个马道巷子:北马道巷(立志巷至东大街今淮河路)、南马道巷(东大街今淮河路至勤劳巷)、东马道巷(北门街今拱辰街至菜园)、西马道巷(北大街今拱辰街至井巷),如今仅存西马道巷。
2006年,操兵巷入选合肥十佳老地名,入选理由是:最能反映合肥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巷。如今的操兵巷早已“繁华落尽,洗尽铅华”,金戈铁马的战事依稀可寻,仿佛就在昨天。曾经的历史故事给小巷平添了许多神秘和魅力。
熟悉合肥地理的人都知道,在长江中路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小巷,这条小巷在长江饭店与城隍庙批发市场之间,名叫四古巷。
据说,四古巷因当地曾有4座古墓而得名,至于具体年月,如今已没有人能说得清。现在的四古巷已完全变成了一条商业街,它连接着长江中路和安庆路,长百来米,宽也不过三四米。走进这个闹中取静的小巷,谁也不曾想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就出生在这里。
杨家曾有一个大宅就坐落在四古巷,是杨振宁的祖父杨盛邦在津南巡警段芝贵幕中担负笔札期间攒下积蓄后,委托其弟杨邦瑞购买的,宅子共七进,每进三间。1922年,杨振宁就出生在当时的合肥县城西大街四古巷杨家大宅内。从牙牙学语到懵懂顽童,杨振宁在小巷中度过了人生的前六年。后来他又进京求学,直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才重返故里。随后进入合肥大书院的庐州中学(原安徽省立六中)就读,日军的轰炸又迫使庐州中学迁至三河镇,于是杨振宁一家也迁至三河镇。再后来他又到西南联大就读,直至出国留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先生以四古巷为根,四古巷也因他而自豪。在《合肥城图志》中,还保存了一张10个月大的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母亲罗孟华摄于合肥四古巷故居窗外的珍贵照片。而每次回合肥时,杨振宁都要到四古巷看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