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3664
庐州地名异彩纷呈、繁若星辰,其中,有一种地名尤给人清新脱俗之美感,那就是带“花”字的地名。“花”字地名得名于花,而地名也因花而广为传播。这些与众不同的“花”字地名,是庐州地名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花灯社区 有着淮军文化遗迹
肥东县有个“花灯”社区,这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因为和李鸿章家族的千丝万缕联系而远近闻名。虽然古老的遗迹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依然能从零星的历史碎片挖掘那浓厚的“淮军文化”。
提到肥东的淮军文化,自然会联想到长临河镇六家畈的吴氏家族,然而在肥东县众兴乡也遗落着淮军文化遗迹。而其中以众兴乡政府所在地“花灯”社区最为典型。
花灯社区原为“花墩”村,后来改名为“花灯”,李鸿章侄女婿张文燕还曾在此建起“花墩圩”。
○文化气息浓厚的花灯社区
花灯村民以张姓为主,张家最有名的人物,首推曾为淮军团总的张绍棠。张氏家族曾是花墩村的望族,合肥地区的首富。李鸿章家族原本姓许,明朝时期为躲避战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以耕读为生,生活十分贫困,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此后,李家进士、举人和秀才不断涌现,当官的也越来越多。李鸿章和他哥哥李瀚章都官居一品,位极人臣。由于靠得近,又同是望族,张家与李家世代联姻。李鸿章的祖父与张绍棠的祖母为亲兄妹,张绍棠是李鸿章的二从姑表弟,张绍棠娶李鸿章的妹妹玉英为妻,又成为李鸿章的妹夫。此后,张李两家亲上加亲,继续联姻。
当时,张家富足,李鸿章兄弟经常依靠张家接济度日,连婚事之需也是靠张家资助,因此李鸿章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后来,李鸿章回忆道:“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给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佽居多。”
于是,当李鸿章为淮军回故乡招募团练时,张绍棠亦是积极响应,由于李鸿章的特别关照,张绍棠获任李鸿章的亲兵营军官,曾因功获“鼓勇巴图鲁”勇号。后来张家后人衣锦还乡,大兴土木,盖了很多圩子。清朝同治年间,李鸿章哥哥李瀚章的长婿张文燕在花墩李元自然村附近建起“洄溪别墅”,四周两道溪水,呈“回”字形,溪内遍种荷花,并广植花木,又称“花墩圩”。
○在花灯社区,李鸿章赏赐的三棵古枣树完好地存留了下来
1895年,李鸿章外甥张文宣在中日刘公岛海战中与丁汝昌等一道自杀殉国,为表彰张文宣的英勇就义,皇帝特地赐予“花墩圩”一对大花灯,逢年过节,“花墩圩”都会拿出来挂在大门上,于是久而久之,花墩变为了花灯,花灯社区的名字由此而来。
当然,这个说法的真伪还无从分辨,却给“花灯”这个名字,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据说,“花墩圩”占地50亩,曾有内外两道护城河,在护城河内有12幢气势恢弘的楼房,圩子内古树参天,其中不乏名贵树木。解放后曾作为花墩中学、小学校舍,当时还有一棵能同时结不同果子的“五果树”。
上世纪60年代,这个富丽堂皇的圩子被毁。值得庆幸的是,由李鸿章赏赐的三棵古枣树完好地存留了下来,给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在花墩四房组,三棵树龄近130年的古枣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据说,当年因四房组张继涛随李鸿章征战有功,故赏三棵枣树,并自天津运回栽植。据当地人介绍说,这三棵枣树时至今日依然能开花结果,如今已被列为三级古树被保护起来,周围人都以此为荣。
信息提供:合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