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6841
歙县南乡,南山与竹山之间,山环水转,群峰扫黛。西来的渐江,受山体阻挡,挥洒写意北去,环抱一古村落,元末以来,为曹姓家族世居之地,因“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而得名为“雄村”。徽州大族,“左贾右儒、亦贾亦儒、儒贾相谐”的典范,当首推雄村魏武曹家,“四世一品”、“同科五进士”、“一朝三学政”的盛况,皆发端于竹山书院。
沿渐江之畔的悠长卵石道,自村东北水口入雄村,古树参天、繁花夹道的尽头,有一古坝,因坝上尽数种桃花,品类繁多,绽放时连绵十里如红云,故曰桃花坝。桃花坝旁,渐江西岸,有一书院,拾阶七步而上,抬头而望,门楣之中,书有四个苍劲雄浑的大字——“竹山书院”,乃清代金石大家安庆怀宁人邓石如之手笔。竹山书院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因东隔渐江望竹山而得名,为典型的徽派私家园林建筑。因单体建筑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圃回廊一应俱全,故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乃徽州区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书院建筑群。
竹山书院四周高墙围合,一条回廊曲曲折折、时隐时现,由南而北,串联起三组三开间、二进三楹的建筑群,分为南北片区。南区为正厅、讲堂及起居房舍,中有天井,皆为书院师生公用之所。北区则有两轩:一曰“清旷轩”,出自族中进士曹学诗所撰的《所得乃清旷赋》一文。轩前设露台,三面环绕石栏杆,望柱上置十四头活泼玲珑的石狮。台旁有池水,本为“泮池”,后曰“秋叶”;一曰“眺帆轩”,闲来端坐轩中,一壶清茶,东望渐江如黛,江上云帆高挂。连接南区与北区的回廊墙壁中,嵌有一巨大的黟青石,上刻“山中天”三个大字,每字高约一尺五,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而成,暗寓群山中的雄村,清康乾盛世之际,“山中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父子为政七十五年的辉煌史。东边围墙之旁,文昌阁拔地而起,直入苍穹,呈“贯日凌云”之势。阁为攒尖顶,双层八角,每面皆置有雕花木窗。风和日丽之时,登临阁顶,打开八面窗格,极目远眺,好峰无数到窗前,善水迢迢绕阁下。
院内空地,广植花卉,无论四季如何更迭,皆有应时之花次第吐蕊。假山、小桥、流水之间,篁竹滴翠、月夜疏影漏窗,杏花沾衣、清晨弥漫如雨,牡丹国色、谷雨魏紫姚黄,桂花天姿、中秋满园飘香。“竹杏丹桂”培育于一园之中,只因竹解空虚而节节拔高,杏坛受教而时时有悟,夺魁于百花,摘桂于蟾宫,其景其意,无不与举子业一一关联,族中弟子自小生息其中,耳濡目染,终生难忘。
遥想当年,三月春风中晨曦泛起,桃花坝上,桃之夭夭,千枝粉红、万朵芬芳。汉服学子,手捧竹简经书,穿梭于花下。郎朗的读书声,与渐江潺潺的流水声融为一起,相谐成趣。先生立于文昌阁中,俯瞰坝上点点星动的弟子,拈须颔首而笑,宽大的衣摆随风飘起。此时,一叶扁舟,载着族中外出经商的弟子们,出没于渐江的风波中,江水东流,直奔杭嘉湖平原而去。
作者、摄影:陈发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