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一徽说”之四十三——寻常人家“赛琼碗”

2021-02-01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7220

 徽菜本源南宋时歙县、绩溪一带的农家土菜,兴盛于明清。徽厨们就地取材,以溪涧河鲜、山中野味、园里时蔬,用旺火快炒、文火慢炖、烈火煎炸、淡火闷烧,烹制出具有浓浓地域特色、丰富而实惠的家常菜肴。因徽州人稠地少,所产食材极为珍贵,除应时享用之外,多余部分,必腌制起来备用。故而徽州食材很多微微发酵,烧制时,徽厨又善用豆酱与酱油提色,故民间戏称徽菜“轻度腐败、十分好色”。

徽州之地,文化凝一,物产不同。因此很多徽菜名品,嵌有发源地的名称,诸如问政山笋、李坑炙肉、五城豆腐干、新安关豆腐脑髓、深渡包袱饺等。极具特色的徽菜,反而散落在徽州的镇乡之间:一品锅当属绩溪上庄为最佳,最好的毛豆腐出于徽州区的呈坎,红烧肉应以休宁蓝田花猪为主料,徽州区灵山村的酒酿,微醺徽州数百年。游历徽州,哪怕步入路边的寻常小店,主人家烹制的徽菜也是风味绝佳,似乎徽州的每一个餐馆都能烧制一桌地道的徽菜。即使是村口一农妇,也能随意地腌制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绩溪火腿来。

绩溪伏岭镇,世居于此的邵氏家族历来出徽菜名厨,尤擅长烹饪乡宴。绩溪筵席,根据菜品数量及品级不同,有“四碗四”、“八碗八”,“八碗十二盘”之说,冷盘、热盘、果蔬、糕点皆有,荤素搭配、简奢有度。而休宁乡筵,最高档次的则为“六冷、六炒、六大菜”,婺源民间,乡筵最高规格居然有“八碟二十四盘”。但无论什么规格的乡筵,上菜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徽州民间有“上台鸡、下台鱼”之说,头菜必为鸡、尾菜皆是鱼,头菜与尾菜相连,寓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

中原而来的徽州大族,聚族而居,严宗法而尊先祖、重礼仪而尚神灵,因而一年之中,祭祀、时令节日及神会名目繁多。正月初一为春节,初五接财神,十三迎灶神,十五闹元宵。腊月初八熬粥、二十三谢灶神、二十四烧年、三十除夕。正月与腊月之间,有土地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安苗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及冬至等。神会有花朝会、保安会、赛花会、呼猖会、火把会、观音会等,加之族内的祭祀活动,完整而庄严,分为春祭、秋祭、中元祭、冬祭,忌日祭及诞辰祭六祭。民俗活动之时,众人齐聚,徽厨一展身手,美食必不可少,也成了维系宗族亲情的重要手段。

徽州的民俗活动,规模最大、场面最为隆重的当为“赛琼碗”。正月十八,本为民间祭祀百花之神的“花朝会”。因正逢徽州守护神“太阳菩萨”汪华的冥诞之日,徽州人倾巢而出,捧出最好的琼浆、奉上最美的佳肴,共祭汪国公。“赛琼碗”祭祀菜品最高峰的时候,摆放十二排、每排二十四道菜,共有二百八十八道珍馐。后经历史变迁,最终形成定式,有三十六道冷盘、七十二道热菜,共108道之多,此为徽菜的文化学源头,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南宋大学士汪藻引用梅圣俞的诗句,描述故乡极负盛名的两道名产:徽州的冷溪清澈透底,细腻的沙土上,爬行的马蹄大小甲鱼,肉厚而紧实;冬日的黄山中,雪花漫天,果子狸,翘起的尾巴细长若牛尾,在雪地中穿行。

作者:陈发祥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胡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