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4556
牌坊又名牌楼,乃中式建筑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为门洞式,初为空间隔离的标志,本源“衡门”。《诗·陈风·衡门》有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最初为二柱一横杆结构,大多木质。大汉初,高祖刘邦规定,祭天必祭灵星,故称灵星门,后演化为“汉阙”。棂星门自汉至北宋,逐渐扩展至孔庙、祠堂、宫殿、庙宇、陵墓、衙署等处。
西晋门阀制度确立,定“五邻为一里”,二十五户人家居住在一起,便为一里,始有里坊,故里坊乃居民聚集之地。唐都城长安,布局规范而整齐划一,街衢宽阔而市坊林立,有东、西两市,天下货殖汇聚,建一百零八个里坊,百万民众共居。里与里之间,以坊门区隔。坊门立于入口,中门大开,两侧设有可开合的栅栏,夜晚关闭而白天开启。步入坊门,街巷悠长,偶尔有小儿在牌坊下嬉戏,馄饨担子飘香,人家烟火缭绕。
“牌坊、民居、祠堂”为徽州古建三绝,古徽州牌坊数量之众多、形态之多样、价值之多元,为华夏一绝,故徽州被称为“中国牌坊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古徽州“一府六县”范围内,共建牌坊一千多座,现保存完好的有一百二十七座。其中,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许村古建筑群、昌溪周氏宗祠、西递村古建筑群及南溪南村牌坊等处的牌坊,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棠樾,初春细雨霏霏,一片金黄的菜花地中,七座牌坊,以“忠孝节义”为主题,自东而西,一字排开,与骢步亭一起,组成徽州地区最大最为壮观的牌坊群。
郑村镇“贞白里“坊,建于元代末期,为徽州地区最早的牌坊。歙县古城中心,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许国大学士牌坊,威严矗立了近四百五十年,此石坊是四座围合而成的一座长方形的立体牌坊,呈“口”字形,石雕精美,八柱立地,故被俗称为“八角牌坊”,为徽州地区规制最高的牌坊。光绪三十五年,公元1905年,徽州地区最后一座牌坊”孝贞洁烈“坊,于府城徽城镇新南街建成,此坊旌表人数居然有“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坊主数量之多,当为徽州之最。歙县许村,有着古徽州石雕艺术最为精美的“五马坊”与体量最小的“双节孝”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双节孝”坊旌表的坊主居然是二人,为村人许俊业的继妻金氏及妾贺氏。
雄村桃花坝上,国宝竹山书院旁,掩映在盛开的桃花间,是徽州地区坊主官位最高的”四世一品“坊,彰显着歙县魏武曹家族自明开化年间的进士曹祥至清传胪、内阁大学士曹文植以来,四世皆被分封为一品的显赫家族史。
牌坊之兴,滥觞于春秋,成型于唐宋,至明清达到鼎盛,渐渐超越其空间隔离的功能,有旌表功名、倡导德行、彰显威严乃至美化环境之功用,甚至成了中国古建不可缺少的标志性元素。因徽州多世家大族,徽商富甲天下,新安理学盛行。为德化乡里,徽人以物化的牌坊,记述着一个又一个发生在身边真真切切的故事,以期渗透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子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