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追梦人 | 李宏亮:乡村赋予土陶新的生命

2021-10-15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6051

推开深藏巷陌的柴扉,一潭莲花正悠然绽放,这里是李宏亮醉心创作的农家小院。潜心小岭南的400多个日夜里,他用艺术与泥土对话,在拙朴美学和土性的原始中描摹初心。一抔朴素的泥土,在地上是滋养万物的根本,在游子身上是思乡的寄托,在陶艺人手中是和水火交融的艺术……

是泥土选择了他

“泥土是很纯粹的东西。”李宏亮在父辈制陶的耳濡目染中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传承人李宏亮的家族制陶史可追溯到清末明初。自他曾祖父始,随着家族制陶工艺提高,“李氏土陶”成为合肥地区颇具影响的一项手工技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大学毕业的李宏亮毅然决定回归家族事业,“野佬陶坊”的成立让他潜心研究陶艺至今。

从大地上质朴的泥土,到窑炉中跳跃的火苗,再到浴火后的陶艺作品,李宏亮用双手将陶艺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陶瓷源自脚下的泥土,每一抔都能制成陶瓷,不同的土形成不同的风格。”保持着对土陶的无限热情,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和思考,让李宏亮在承袭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艺术逻辑,也在小岭南寻找到创作的新灵感。

随了大岭南的性格

晨起而作、日落而息,在大岭南潜心创作的日日夜夜,李宏亮渐渐分不清楚是陶艺成就了他的生活,还是生活成就了他的陶艺。但他相信,岭南乡村的安静和朴素都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他尤爱荷花,古朴的小院中,数枝曼妙粉红的荷花点缀其中,甚是雅致。李宏亮认为,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的表达,他融合了雕塑、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形式,将自己对荷花的热爱和土陶融合到一起,打造出“荷花镂空陈设品”。

李宏亮认为,土陶蕴含泥土对人的情感。他把物质和情感有机结合,以本地泥土做壶,以客人故乡的树枝做柄,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人们来到这里,我不希望,他们只带走一个茶壶,我希望他们,能找到更深层次的连结。”说到底,土陶是人创造的艺术,是有人情味的。

乡村是土陶新的生命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工作室,蜀山区为李宏亮选择的陶坊,位于大岭南,此处临近江淮分水岭,风景雅致,他享受这种平静的状态和情感上的沉淀。四百多个日夜,四百多把壶,便是他和小岭南这片土地磨合、连接的见证……“庐州土陶的事业是让传统艺术扎根到美丽乡村。”这是李宏亮考虑的大事,也是蜀山区寄予关切的文化工作重点。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丰富了蜀山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喜爱。蜀山区以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文化发展上的宏观建设,在为庐州土陶的发展创造环境的同时,也通过组织校园传习活动为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大众创造联系,网聚多方力量,带动非遗文化和岭南文化旅游发展,推进文化深层次融入乡村振兴。

将陶瓷技艺传承下去,是对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一代代匠人亘古不变的传统。 李宏亮扎根小岭南,进行农村题材创作之余,着力打造李氏土陶传习基地,以系统的教学为庐州土陶的“下一代”打好基础。“文化传承是一件大事,需要政府、手艺人和社会大众共同努力。”李宏亮在庐州土陶的传承中担着一份重任。一件陶器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宏亮以岭南文化中心为家,用农村的题材表现农村,创造出一个个与泥土有关的艺术品,给美丽的大小岭南带来艺术气息,也为庐州土陶的传承创造了新天地。

“人生很短,我能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从事愉快的爱好,这是我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因为热爱,土陶的创造和传习常常让李宏亮的内心达到一种满足的状态,这或许就是匠人的心境。

(刘晓朦 朱琛琛)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许心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