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程林:践行誓言,怀仁爱之心,修精湛医术

2021-08-18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4515

程林,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6年。

儿时的程林,经常遇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站在上学必经之路上,追逐路过的儿童,孩子们经过那里都很害怕。幼小的程林当时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医生,把这个人的病治好,小伙伴们就可以安心上学了。多年以后,刚入职医生的程林,真的找到了当年的那个患者,在聊天中发现,跟自己儿时的印象不一样,这个患者并不可怕,反而是个温和的人,追逐小孩主要是因为孩子太顽皮,喜欢喊他的外号,让他很生气。从这个患者身上,程林发现,哪怕罹患严重的精神疾病,也并非如许多人所想的不可理喻,而是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也能感受到别人的关心。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在程林医生的门诊,他对每一个人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都会先有一个寒暄,从心理和情感上拉近医患的关系。这种看似闲聊的沟通,在专业上被称为建立治疗关系。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在医患之间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有助于患者敞开心扉,提供真实的症状表现,更好地配合治疗。初次看程林医生门诊的患者,在候诊时常常会抱怨等待的时间太长,但看过一次以后他们就理解了,因为当他们就诊时,程医生不会冷冰冰几句话就把他们打发了。有些复诊的患者和家属还会安抚其他初次就诊者稍安勿躁。

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程林医生越来越深刻理解并坚定了一个信念,即医患双方相互独立而不对立,是一个治疗同盟的关系。他认为,医生、患者、家属应该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对抗病魔。在临床上,他在向患者和家属提出治疗意见时,通常会这样开头“如果我是你,我会如何如何”,把自己纳入对方的位置,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提出建议,更加容易被接纳。

以情动人、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也发挥了作用。2019年,一位住院患者出现尿毒症症状,需要尽快接受透析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但患者父亲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不愿转诊。当天晚上,下了班的程林搬了个板凳坐在患者病床前,陪其父亲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弄清了他的真实想法。原来,在为患者求医问药的过程中,这位父亲曾一次次遭遇欺骗,以至于对所有的外人,包括医生、医院都不再信任,怀疑医生的建议另有目的,害怕转院之后会有更大的麻烦。弄清原委后,程林医生把尿毒症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手段、可能的后果等,向患者和家属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沟通过程中,程林医生以坦诚的态度、清晰明了的介绍,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他们接受了转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方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程林医生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中践行着护佑人民健康的医者初心,在关键时刻,他也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程林医生按照医院安排,逆行出征,第一批次来到抗疫一线。他被派往集中隔离的酒店,开展入境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期间,他与隔离人员居住在同一个酒店,不能回家。他克服种种困难,一方面指导大家做好防护,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深入了解隔离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在临床工作中,程林培养了特有的敏锐和对细节的关注,这些在病情的观察中尤为重要。一个冬天的晚上,程林巡查病房,患者都在熟睡,整个病房特别安静。但他却感到一些异样,他突然想起,有一位患者平时打鼾声音非常大,几乎全病房都能听到,但今晚却悄无声息。他立刻到床头查看,发现这位患者面色异常,再一检查,呼吸已经很微弱。因为观察仔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征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避免了严重后果。

小时候的程林曾经以为医生无所不能,不管什么病到医院都可以治好。长大了参加工作,才深刻理解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了解了医学的局限性,并没有让他沮丧。他相信,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离不开精深的知识、精湛的技术,也同样需要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从医16载,这已融为他的职业信仰,并将伴随着他在践行医者仁心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刘皖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