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 第二届中英文经典诵读大赛赛事规则及报名需知

2021-06-25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10437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传承优秀经典文化,礼赞伟大时代精神,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合肥“书香城市”形象,在安徽省委、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在市区教育部门支持下,由合肥六中国际部剑桥中心、合肥市张妮教育名师工作室主办,安徽鹏龙融富(奔驰)、几何书店承办,安徽广电演说家、WE领读协办的“致敬经典”——第二届中英文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正式启动。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8月15日

【报名组别】 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团体组

【评审团成员】 政府部门领导、高校专家以及中小学专业教师

【作品题材及要求】

1.朗诵作品为红色经典文化作品(如诗词、短文、名篇节选等),亦可从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推荐内容库中选择作品。

2.朗诵形式为中英文搭配,即一遍中文加一遍英文,亦可有更有创意的形式。

3.参赛者可自行设置背景音乐及音效,但作品时长不得超过5分钟

4.参加团体组选手不可参与其余组别比赛。

【参赛安排】

(一)赛程设置

1.海选:大赛设置作品投递邮箱,参赛者可于指定页面(赛事组官方公众号)按照要求下载、填写电子《报名表》,并与参赛作品一起发送至指定邮箱;

2.初选:大赛评审团将于8月15日前对所有作品进行评选,选出进入现场决赛的入围作品及选手;

3.决赛:大赛评审团将于9月27日前于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暂定)举行四个组别的入围选手现场决赛;

(另:所有参赛作品都将发布于主办方指定的投票平台进行网络投票(9月1日-9月15日),评选出各组最佳人气奖若干名,参加现场颁奖)

(二)赛事分组

小学组:6周岁—12周岁

 中学组:13周岁—18周岁

成人组:18周岁以上

团体组:年龄不限,人数不超过4人,支持家庭组队参赛

(三)奖项及奖品

1.每组决赛选手中的前3名颁发奖杯、荣誉证书及精美礼品。

2.入围选手均可获得优秀作品荣誉证书。

3.最佳人气奖选手将获得最佳人气奖项证书及精美礼品。

4.优秀作品选手可参与后期专项朗诵指导及安徽电视台观摩活动。

(四) 作品上传要求

1.参赛者须将参赛音频保存为MP3格式,并按照“致敬经典+姓名+组别+作品名+联系电话”的规则进行命名。

2.参赛者须将参赛音频文件、朗诵稿中英文内容以及《报名表》电子版一并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zjjd_100@163.com,邮件命名规则为“作品名+姓名+联系方式”。

(五)本次大赛报名免费

【赛事咨询】

1.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红色经典 双语传承

2.大赛联系方式电话:13866157639(微信同号)QQ:2417573100

“致敬经典”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2021年6月

附件1

致敬经典”第二届中英文经典诵读大赛 

报名表

参赛组别

□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团体组

参赛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作品名称

 

作品时长

 

电话

 

邮箱

 

 

附件2

“致敬经典”第二届中英文经典诵读大赛

题材库

1. 沁园春·长沙

1925年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创建中共韶山支部。8月,毛泽东从韶山赴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纵笔挥就了一首《沁园春·长沙》。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汪建新教授认为这首《沁园春·长沙》情调虽以豪爽明快为主,却也带着淡淡的忧戚与迷茫。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毛泽东的工作受到陈独秀的充分肯定, 被选进五人组成的中央局。随着两人工作关系愈见密切,陈、毛两人在农民运动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日渐产生。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 毛泽东并未继续当选中央领导成员。

中共四大闭幕后春节接踵而至,毛泽东的心情确如那时长沙的景致一般,萧条怅惘,簌簌寒秋。他步至湘江边,一时间红叶满山,云开水阔,自然背景的舒放将他的压抑情绪全数荡尽,精神的自由油然而生。

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不同,《沁园春·长沙》通篇充溢着极其昂扬的青春气。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笃定,有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恢宏,也有新文学运动中爱国救亡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 、一种生活动力 、人生观点和生命意念”,反映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奋斗、不断抗争的特点,同时也带着亘古不绝的青春豪迈,穿过近百年的岁月长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展望未来,奋力向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双语《沁园春·长沙》,敬我们青春时代的壮志满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Tune: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Changsha

Alone stand I in autumn cold,

Of Orange Islet at the head,

Where River Xiang goes north. Behold!

Hills upon hills are all in red,

Woods upon woods in crimson dressed.

The river green down to the bed,

A hundred ships in speed contest.

Far and wide eagles cleave the air;

Up and down fish glide o’er depths clear:

All creatures under frosty skies vie to be freer.

Brooding o’er immensity there,

I wonder in this world so vast and dim,

Who decides who will sink or swim.

With many friends I oft came here.

How thick with salient days those bygone times appear!

When,students in the flower of our age,

Our spirit bright was at its height,

Full of the scholar’s noble rage,

We criticized with all our might.

Pointing to stream and hill,

Writing in blame or praise,

We treat’d like dirt all mighty lords of olden days.

Do you remember still,

Swimming mid-stream, we struck the waves to stay

The boats speeding their way?

2. 清平乐·会昌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同时,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不仅排斥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还将他排除在党领导层之外。

4月21日,粤赣省重镇筠门岭因“左倾”的错误军事指挥而陷于广东军阀之手,红军二十二师撤到中村、站塘一带,整个南线战事处于被动局面。

如此危急时刻,毛泽东从瑞金赶到会昌彻夜布排,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驻地指挥当地红军连打几个胜仗。然而“左倾”错误积重难返,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

1934年7月,敌军重兵开始进攻苏区中心地带,毛泽东带领粤赣省的红军战士们一路从文武坝出发,渡绵江,过黄坊。在会昌城外的高山上,毛泽东抬眼是大好山河层峦叠翠,垂目是红军战士铁躯铮铮,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当即吟诵出《清平乐·会昌》这首词。

此词上阕,毛泽东借极富朝气的青山日出图抒发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中国革命柳暗花明的前途不谋而合。此词下阙,毛泽东将红军战士激昂奋勇的精神状态与会昌高峰不畏浮云、直指沧溟的景致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坚信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念。

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正经历着国际形势巨变的阵痛,《清平乐·会昌》中蕴含的精神正是我们坚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心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双语《清平乐·会昌》,欣赏这片风景独好。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Tune:Pure Serene Music

Huichang

Dawn tinges the eastern skies.

Boast not you start before sunrise.

We have trodden green mountains without growing old.

What scenery unique here we behold!

Peaks after peaks outside Huichang, as if in motion,

Undulate until they join with the eastern ocean.

Our warriors, pointing south, see Guangdong loom

In a richer green and a lusher gloom.

 

3. 沁园春·雪

关于《沁园春·雪》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及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援引较多的说法是本词创作于1936年2月东征渡河前夕。1936年2月初,毛泽东亲赴清涧县袁家沟侦察渡口情况。适逢天降瑞雪,山间残雪未化,黄河两岸结冰,河道却不冻,水流湍急。毛泽东带领部队涉冰过河,当晚写出了这首《沁园春·雪》。

还有一种说法是,本词是1936年毛泽东东征渡河后途经山西石楼县玉牒镇,夜宿留村贸易客栈时创作的。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受蒋介石邀请率中共代表团飞赴重庆共商国是。8月30日,毛泽东邀请柳亚子等一干老友于桂园寓所一聚,柳亚子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曾与毛泽东共事,因二人皆好诗词而相交。席间,柳亚子赠了毛泽东一首七律。10月7日,毛泽东将这首《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11月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将《沁园春·雪》首次发表,各界纷纷关注,争相传诵,唱和之作蔚为大观。

毛泽东在这首词中采取了时空转换的方式,将“风流”一脉贯穿始终。开篇咏雪便恣显北国雪飘之风流;继而评价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纵论“武功有余,文治不足”之历代帝王之风流;卒章之处又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抱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双语《沁园春·雪》,看江山多娇,赞今朝英雄。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Tune: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Snow

 

Mao Zedong

See what 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

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

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

Behold! Within ad without the Great Wall

The boundless land is clad in white,

And up and down the Yellow River, all

The endless waves are lost to sight.

Mountains like silver serpents dancing,

Highlands like waxy elephants advancing,

All try to match the sky in height.

Wait till the day is fine

And see the fair bask in sparkling sunshine,

What an enchanting sight!

Our mother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vie to pay her their duty.

But alas! Qin Huang and Han Wu

In culture not well bred,

And Tang Zong and Song Zu

In letters not wide read.

And Genghis Khan, proud son of Heaven for a day,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y bending his bows.

They have all passed away;

Brilliant heroes are those

Whom we will see today!

4.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创作于1961年12月,对中国来说,当时可谓是多事之秋。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1961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苏中关系公开破裂,苏方开始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及军事上的多重压力。同时,美国利用中苏分歧,将霸权主义推向全球。

国内,“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加之自然灾害肆虐,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党中央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到1961年底,国民经济逐渐走出困境。

郭沫若先生在一篇名为《待到山花烂漫时》的文章中说明了毛泽东作这首词的目的:

“我们的处境好像很困难,很孤立,不从本质上来看问题的人便容易动摇。主席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着,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华人民做出好榜样。斗争了两年多,情况好转了,冰雪的威严减弱了,主席的词才公布了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遍地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双语《卜算子·咏梅》,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梅花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Tune:Song of Divination

Ode to the Mume Blossom

Mao Zedong

On reading Lu You’s “Ode to the Mume Blossom,” I countered it with the following lines.

Then spring depart’d in wind and rain;

With flying snow it’s back again.

Though icicles from beetling cliffs still hang miles long,

One flower sweet and fair is thereamong.

Though sweet and fair, with other flowers she won’t rival,

But only heralds spring’s arrival.

When mountain flowers run riot for miles and miles,

Among them she will be all smiles.

 

5. 菩萨蛮·大柏地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此词描绘大柏地雨后美丽诱人的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回忆往日辉煌胜利时的愉悦之情,热情讴歌人民革命战争,以及经过战争洗礼的革命根据地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将主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高度统一,熔炼成艺术美,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PLACE OF BIG CYPRESS

Tune: “BUDDHIST DANCERS”

Mao Zedong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indigo, violet

Who’s dancing with a colored band in the sky fire-lit?

After the rain the sinking sun is seen;

The mountain pass exhales floods of deep green.

A furious battle raged then on this spot;

The village walls are still riddled with shot.

Dotted today with these traces of war,

The mountain pass looks fairer than before.

 

6.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流传甚广。毛泽东史诗般地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The Long March

 Mao Zedong

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Long March,

Holding light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

The Five Ridges wind like gentle ripples

And the majestic Wumeng roll by, globules of clay.

Warm the steep cliffs lapped by the waters of Golden Sand,

Cold the iron chains spanning the Dadu River.

Minshan's thousand li of snow joyously crossed,

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 each face glowing.

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形象地描绘了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解放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解放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在解放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全诗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

 

南京在军事上自古就是形势险要,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更加显得雄伟壮丽;在政治上,过去这里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

 

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首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典故运用生动贴切、深刻到位,是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好处。全诗运用了七个典故,这首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运用典故最为绵密的诗作之一。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aptures Nanjing

Mao Zedong

Over Zhongshan swept a storm, headlong,

Our mighty army, a million strong, has crossed the Great River.

The City, a tiger crouching, a dragon curling, outshines its ancient glories;

In heroic triumph heaven and earth have been overturned.

With power and to spare we must pursue the tottering foe

And not ape Xiang Yu the conqueror seeking idle fame.

Were Nature sentient, she too would pass from youth to age,

But Man's world is mutable, seas become mulberry fields.

8. 忆秦娥·娄山关

这是由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To the Tune of Yi Qin E

Loushan Pass

Mao Zedong

Fierce the west wind,

Wild geese cry under the frosty morning moon.

Under the frosty morning moon

Horses'hooves clattering,

Bugles sobbing low.

Idle boast the strong pass is a wall of iron,

With firm strides we are crossing its summit.

We are crossing its summit,

The rolling hills sea-blue,

The dying sun blood-red.

 

9.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于1929年重阳节创作的一首词。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他的革命生涯和理想的实现也并没有一帆风顺。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PICKING MULBERRIES”

THE DOUBLE NINTH

 

Nature does not grow old as fast as man;

Each year the Double Ninth comes round.

And now the Double Ninth comes round.

How sweet are yellow flowers on the battleground!

See autumn reign with heavy winds once every year,

Unlike springtime.

Far more sublime,

The boundless sky and waters blend with endless rime

 

10.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上阕描写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描写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象征着胜利。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To the tune of Qing Ping Yue

Mount Liupan

Mao Zedong

 

The sky is high, the clouds are pale,

We watch the wild geese vanish southward.

If we fail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we are not men

We who have already measured twenty thousand miles.

 

High on the crest of Mount Liupan

Red banners wave freely in the west wind.

Today we hold the long cord in our hands,

When shall we bind fast the Grey Dragon?

11. 浪淘沙·北戴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给人雨声如鼓势如箭,浪声如雷形如山,汹涌澎湃的感觉,“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写人写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而下阕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词的下阕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To the Tune of Lang Tao Sha

Beidai River

Mao Zedong

A rainstorm sweeps down on this northern land,

White breakers leap to the sky.

No fishing boats off Qinhuang island.

Are seen on the boundless ocean.

Where are they gone?

Nearly two thousand years ago

Wielding his whip, the Emperor Wu of Wei

Rode eastward to Jieshi Stone; his poem survives.

Today the autumn wind still sighs,

But the world has changed!

12.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To the tune of Xi Jiang Yue

Jing Gang Shan

Mao Zedong

 

Below the hills fly our flags and banners,

Above the hilltops sound our bugles and drums.

The foe encircles us thousands strong,

Steadfastly we stand our ground.

Already our defence is iron-clad,

Now our wills unite like a fortress.

From Huangyangjie roars the thunder of guns,

Word comes the enemy has fled into the night.

13.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以70岁高龄又重上井冈山。实现了盼望多年的夙愿,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倍感亲切;举目环视莽莽苍苍的井冈山,变成多姿多彩,生气勃勃“新颜”。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诗人展示一幅绚丽多彩图画: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溪涧流水潺潺;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流畅明快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可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测五大洋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唱着胜利的歌曲,从容而归。酣畅淋漓的抒发了诗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

纵观全词,笔调明丽、轻松,挥洒自如;节奏优美欢快,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意境开阔、高远。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是现代诗词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to the tune of Xi Jiang Yue

Mount Jing Gang

Mao Zedong

I have long aspired to reach for the clouds

And I again ascend Jinggangshan.

Coming from afar to view our old haunt, I find new scenes replacing the old.

Everywhere orioles sing, swallows dart,

Streams babble

And the road mounts skyward.

Once Huangyangjie is passed

No other perilous place calls for a glance.

 

Wind and thunder are stirring,

Flags and banners are flying

Wherever men live.

Thirty-eight years are fled

With a mere snap of the fingers.

We can clasp the moon in the Ninth Heaven

And seize turtles deep down in the Five Seas:

We'll return amid triumphant song and laughter.

Nothing is hard in this world

If you dare to scale the heights.

 

14. 念奴娇·井冈山

该诗作于1965年5月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时。此词开篇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引出下文词人观览感受,随后又写词人回忆从前的革命事迹。表达了词人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

万千林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派青翠翻卷延绵千百里直入云端。而井冈山这一雄奇的大山又一次唤醒诗人一贯的壮志与襟抱,祖国河山中有闻名的“三山五岳”,而唯有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诗人对此理所当然会情有独钟。旧地重游,看到的除风景依旧在之外,还“多了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面或在黄洋界上,汽车往来疾驰如飞。想当年,这里曾是“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浴血战场;如今却真的“旧貌换新颜”,成了人来车往的旅游胜地。这一切如何不让诗人欣喜。

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已经三十八年了,好像弹一下手指那么快,祖国江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间就彻底变了一个样,这一切犹如天翻地覆。但也勾起诗人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

念奴娇·井冈山

毛泽东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To the Tune of Nian Nu Jiao

Mount Jinggang

Mao Zedong

Thousands of trees kissing the firmamen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许心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