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一徽说”之三十五——水磨青砖黟县石

2020-12-07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4560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接处,白际、天目、怀玉诸山,拱卫黄山而来,呈万山环绕之势。山中危崖绝壁,层层垒叠,石林纵横,盛产奇石。凤凰石出于邑内,茶园石多采自浙江淳安。黟县所产之石,因皮薄色青质韧,意蕴雄浑而深沉,被视作臻品,故名:黟县青。至于渐江岸边,花山谜窟八十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十个中空的地下采石场,石壁凿痕清晰可辨,所产麻石,大多成了人家的石梁、石栏板、石臼,乃至古道上逶迤不尽的石板,古桥上依水而立的石栏杆。夏日天青,渔粱古坝,徽州石匠用燕尾状的石锁,将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链接在练江之中。狂放不羁的江水,被拦成了一方静谧的港湾,停泊着一片片云帆。

徽州石雕之精华,从一座石坊中可窥一斑。石坊立于野外,需经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无论冲天式、楼檐式,皆由高大而笨重的石料铆合而成。上下左右、高低错落,榫卯之间严丝合缝,使得天地之间的石坊,矗立于一条水平线上,直冲云霄。为结构牢固,石坊立地处的梁柱两侧都安有依柱石。依柱石形状多样而精美,或呈扇形,或如鼓状,更多的则是威严而灵动的狮子。因顾及承受力,石坊底部的梁柱上大多是浅浮雕或阳刻。顶部龙凤牌、坊题、坊名两侧,则是深浮雕、镂空雕为主,祥云瑞兽图案居多。清风穿过、蓝天透过,群兽云朵,奔涌而出,充满活泼生动之趣。

徽州砖雕分成制砖及雕刻两大步骤,所采用的水磨青石,为人工烧制而成。制砖需经“洗泥、沉泥、制坯、窑烧”等流程,出窑的青砖最好呈淡青色,灰中泛青。此时质地不嫩不硬,适于用刀,嫩而雕刻易碎,硬而刀入易崩。水磨青砖既成,雕刻必经“打坯、出细、修饰”之工艺。“打坯”者皆技艺娴熟之匠人,依据所刻图景,在一块砖石上,凿出大致布局:景致由近而远,画面高低错落,层次累叠有序,构图虚实合度。“出细”之活,需小心翼翼,慢工细活,一天雕一花瓣、一月刻一人物,乃为常态,因耗时耗力,有“千金功夫”之称。“修饰”为画龙点睛之工序,从砖雕的整体结构出发,粘补断裂、拼排碎景、贯通花边、局部改进,以求浑然一体,至臻至善。

徽州砖雕主要位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祠堂及寺庙入口的八字墙等处。“门”为居家的入口,国人视作人的脸面,故有“门脸”之说。徽州民居的门楼大多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门洞之上,会有飞檐挑出,鳌鱼戗角、斗拱累叠,檐上泥塑脊兽列阵,既美观大方,又可遮阳挡雨。重檐之下的门罩,是砖雕匠人大显身手所在。亭台楼阁、人物故事乃至花鸟鱼虫,匠人极尽繁复而不厌,主人也乐此而不彼。门罩之雕刻,细看起来,上部深而悠远,下部浅而亲近,日光月影之下,层次分明、凹凸有致、亦真亦幻。

陋石出深山,集自然灵气所在,斧劈刀砍之间,幻化成器物。青砖源污泥,浴水淬火,经精工细琢,呈现烟火之色、四季之景。新安匠人,以一把刻刀,将人文自然,浓缩于方寸之间,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世事怎样蝶变,都在以瞬间凝固的符号,诉说一个过往的徽州。

 摄影、作者:陈发祥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胡海云